快捷导航
查看: 869|回复: 0

[资讯] 西海固的秋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主题

0

回帖

79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79
发表于 2025-10-21 11: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修改字体大小 15px
10px 30px

宁夏西海固的秋天,打翻了大地的调色盘。


六盘山间,白杨挺立,沙棘满枝,土豆在地里翻滚;长城脚下,滩羊白,枸杞红,玉米黄澄澄;贺兰山麓,葡萄园酝酿“紫色梦想”;毛乌素沙地,“绿围脖”越织越长;黄土高坡,新时代新“长”出的风电桨叶慢旋,光伏板亮闪闪……


当地人见面就说:“金秋一到,西海固赛江南!”


“苦瘠甲天下”,曾是西海固的标签。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将它认定为世界上22个“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2011年,被确定为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摆脱贫困,西海固捧出“中国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始终牵挂西海固。


习近平总书记对这片土地念兹在兹。闽宁协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后4次赴西海固调研考察,亲自擘画推动。


新时代以来,西海固地区80余万贫困人口脱贫,11.7万户困难群众住进安全房,110万山区群众喝上自来水。


2024年,宁夏123万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481元,同比增速高于全国脱贫地区和宁夏农民人均收入。


9年前,在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山川之变、生态之美、产业之兴、精神之跃。西海固,一幅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铺展眼前。


喝上黄河水,拔掉穷根根


村委会对面,就是冯秀花家。


小院里椒红韭绿,大瓦房一字排开。一口水窖上了锁,冯秀花笑吟吟:“早下岗了!”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宁夏调研,走进同心县喊叫水乡周段头村。


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家徒四壁。一家子既没有桌椅板凳,也没有铺盖。家里唯一的‘财产’是挂在房梁上的一撮发菜,就靠卖这么一点发菜来买油盐酱醋。”


他动情地说:“穷地方我见过也住过,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好多年了,仍有那么穷、那么苦的地方,我心里受到了很大冲击。”


冯秀花家就是那个“发菜之家”。


“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


今年70岁的冯秀花记得真:过去的西海固,十年九旱,夏天扫院子引雨水,冬天捞冰雪入窖藏。一捧洗脸水,大人用了娃娃用,最后才敢饮牲口。


庄稼呢?亩产几十斤。“种了一摞子,收了一抱子;装了一筐子,打了一帽子。”


这方土地连着中南海。


1982年,国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西海固扶贫问题,包括宁夏西海固地区,甘肃定西、河西地区的“三西”扶贫大幕拉开;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接续发力,宁夏推出“双百扶贫攻坚计划”。


1996年,东西扶贫协作开启。闽宁“山海情”,跨越2000多公里,绵延近30年,助推山乡巨变。


“真正触动我对扶贫下那么大的决心,除了自己的经历,就是看了西海固。”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2008年、2016年、2020年三次踏访西海固,为脱贫和发展倾注心血。


“西海固脱贫路,走了40多年。是新时代,催生历史性、根本性跨越。”宁夏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建拿出一组数据:


2009年之前,国家累计对宁夏扶贫投入约46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累计投入近600亿元。


闽宁协作、移民搬迁、扬黄灌溉,是将西海固拉出泥淖的“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看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


1997年的西海固之行,六天走遍五县,习近平同志看真贫、访实情、问良策,闽宁协作按下“快进键”。


在福建工作期间,他5次出席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构建“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协作、共同发展”四梁八柱。两地每年的联席会,至今从未间断。


截至2024年底,福建39个县(市、区)先后与西海固9个重点帮扶县(区)和闽宁镇结成帮扶对子,1500余家企业落地,近千亿元资金到位。


从制度创新到资源整合,从经济援助到全面合作。29年探索,东西协作与时俱进,山川共济走深走实。


扶贫开发,“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精准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法。“三驾马车”里,藏着“金钥匙”。


人、水、地长期错配,易地搬迁是出路。


“迁出一户,宽松两户,解决三户”。6次移民共计123万人,涉及宁夏近1/3农民。


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秋阳正好,设施温棚里,马智平一家正收辣椒。


村里建了72座棚,全部分给脱贫户和监测户。辣椒、葡萄、吊干杏,手把手教科学种植。马智平忙得起劲。


精准帮扶,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012年,2000多名村民从周边山沟沟搬到旱天岭。2024年,村里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翻了16倍。村支书丁建华感叹:咱旱天岭,该叫“撼天岭”。


移民得有水,战贫先治水。


罗山脚下,吴忠市红寺堡,我国最大的易地移民集中安置区。23.5万移民,大多来自西海固各地。


守在黄河边,常年干沙滩,风吹石头追。


扬黄灌溉工程来啦!1995年底立项,1998年通水,创下4项亚洲之最。


扬水工程三泵站的渡槽旁,黄河水发出欢快的轰鸣声。9条卡车轮胎粗的扬水管日夜不停,让黄河水坐上100多米高的“电梯”,再顺着干渠腾空而去,浇灌旱塬成良田。


固海、盐环定、红寺堡、固海扩灌四大扬水工程相继建成,黄河之水天上来,干沙滩变金沙滩。


新时代以来,灌区进行现代化改造,新建供水工程。“黄河水最远到了300多公里远的西吉县,灌溉对宁夏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超过六成。”宁夏水利厅副厅长张伟介绍。


固原市委书记滑志敏,讲起三次“抗旱记”——


2009年,同心县大旱,一立方米水卖到六七十元,时任县委副书记的他“为百姓找水”,肩扛手挑送到农户家,就怕渴死个人;


2021年再旱,黄河水已入千家万户,群众吃水有保障,作为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的老滑,着急“为庄稼找水”;


今年春旱,固原市根据旱情等级调整耕种计划,干部不慌,群众不愁。今夏,宁夏首例供水企业跨区域水权交易就发生在固原,创新思路“为发展找水”……

放眼自治区,300万亩良田喝上黄河水,80多万贫困人口翻了身。“天下黄河富宁夏”,如今名副其实。


“西海固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何而来?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牢记嘱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说。


周段头村所在的喊叫水乡,已从同心县划归中宁县。


“过去和尚山,有沟无水流。这里取名,爱带个‘水’字。”乡党委书记强凯介绍。


今天的喊叫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6000亩辣椒、5000亩黄花、4500亩贝贝南瓜等,每年带动务工近10万人次,人均增收4465元。


饮水思源。喊叫水人喊出心里话:“黄河水甜,共产党好,总书记亲!”


旱塬变绿洲,养眼又增收


秋高气爽,看星星的好时节。


驱车驶向腾格里沙漠,遇到一群年轻人。大漠已成观星地,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星星酒店一房难求。


“从怕沙、治沙到用沙、爱沙,荒凉有价,沙土生金!”同行的唐希明说。


老唐是中卫市国有林场高级工程师,与沙海打交道35年,人称治沙“活字典”。


示范着怎么扎麦草方格,老唐打开话匣子:“小时候沙漠离中卫城只有5公里,天天怕沙把城埋了。”年复一年,治沙170万亩,腾格里沙漠后退25公里。


中卫治沙,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入“全球环境保护500佳”。今年6月,宁夏境内的腾格里沙漠被绿廊彻底“锁边”。中卫留下18万亩沙漠,文旅融合,得“省着用”。


傍晚,突如其来一场雨,让年轻朋友们中断计划。


想看星星遇见雨,遗憾之外有欣喜:绿染旱塬,400毫米降水线在宁夏境内悄然北移,隔三岔五,就有降雨。


曾经的西海固,森林覆盖率只有3%。


雨水不来,风沙光顾——约九成土地、草原不同程度退化沙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八成多。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庄稼种到山尖尖,越垦越荒,越垦越穷。


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


思想伟力,实践作注。


战黄沙、修梯田、兴绿化,西海固人立志保一方水土。


出彭阳县城向北17公里,进入麻喇湾流域。登高四望,层林尽染。


县林业和草原局高级工程师张伟正指点:“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水不下山,泥不出沟。”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梁峁沟坡塬综合治理”,麻喇湾流域,治理率达95%以上。


“退耕还林补粮食,头一回吃上大米饭。”古城镇郑庄68岁的郑敏手一划,“春天满山桃和杏,养蜂人都往这儿来。秋采山核桃,又是笔收入!”


隆德县基本农田,坡耕地占九成多。全县农田建设大会战,几十年来移动土石1.2亿立方米。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新时代有新动作。


“带子田”改高标准宽幅梯田,方便机械化,也更环保了:一万亩宽幅梯田,一年可蓄留雨水20多万立方米,拦截泥沙6万吨。


从同心县王团镇到预旺镇,新公路穿山越岭。


生态移民,脚下的坡地,成了冰草、芨芨草、碱蒿的乐土。县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局长杨克斌蹲下来,拨开草丛,“这是发菜,早没人捡了。”

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880万亩,封山禁牧千余万亩,累计荒山造林2000多万亩。


西海固人自个儿打趣:山里的风咋越来越温柔?连颜色都变绿了!


“风婆”改了脾气,“雨师”也换了行踪。


去年7月下旬,固原连降暴雨,当地启动气象灾害Ⅳ级响应。市领导在应急指挥中心准备抗洪,等到后半夜,没见洪水来。


水去哪儿了?


固原市自然资源局局长魏廷峰恍然大悟:被草木留在了山川,又慢慢渗入河沟水库。“搁早些年,暴雨凶得很,挟泥沙,穿沟涧,动静比黄河还大!”


生态、生产、生活有机统一。


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具体而深刻:“必须结合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科学谋划、合理规划,在发展中要坚决守住生态红线,让天高云淡、草木成荫、牛羊成群始终成为黄土高原的特色风景。”


盐池滩羊名气大。封山禁牧,全县300多万只滩羊,全部圈养。拿出5.4亿元贷款,贫困农牧户,转型规模化养殖。


走进标准化养殖园区,羊舍上的小牌牌,品种年龄、免疫日期、饲料配比,一一标注。园区滩羊都有“身份证”,扫扫二维码,轻松溯源。


县委书记刘娜介绍,专用饲料添加了百里香、甘草等中药材,盐池滩羊摆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餐桌。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预览|手机版|南楼邻友圈 ( 京ICP备2025124479号-1 ) 劰载中...|网站地图

GMT+8, 2025-11-7 18:45 , Processed in 0.23614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