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查看: 14|回复: 1

[成长文] 执行力跟不上认知,就是精神内耗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小镇青年
  • 打卡总天数:64
  • 打卡月天数:3
  • 打卡总奖励:10087
  • 最近打卡:2025-11-07 08:16:0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8-26 18:0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844

    主题

    31

    回帖

    11万

    积分

    大总管

    积分
    118733
    QQ
    发表于 2025-7-20 12: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贵州贵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执行力跟不上认知,就是精神内耗

    韩寒在《后会无期》电影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听过无数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就好像我们读过那么多书,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也没有成为想成为的人。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蔡格尼克效应”,意思就是未完成的事情会持续消耗心理能量。

    我们的想法一直停留在想的阶段,却从未落实去做。当知行不合一时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内耗。

    640.webp

    01.

    我们总为自己设想过很多模版,制定了很多计划,却还是没能做到想成为的那样。于是在这样的精神内耗下,会不断的质问自己,反复陷入自责。

    在认知积累的幻想中原地踏步,却不知道行动和认知有着无法跨越的鸿沟。当距离越来越远时,可自己又无能为力,只能在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日子里不断的思虑和犹疑。

    想得太多,懂得太少,但行动力又无法匹配,是当下很多年轻人存在的普遍现象。

    部门里有一位同事一直和我们说,她工作到某个阶段就不想做了,想自己独自创业开间烘焙工作室。这件事在从我进公司开始就一直在我们面前絮絮叨叨。

    每当工作上遇到麻烦事或者方案被否决时,她就把她的这个宏大理想拿出来贴在办公桌上,仿佛在告诉所有人,她一定会做到。可是等了这么多年,却永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一直停留在口头上,空喊口号。

    一个人说梦想很简单,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总之,我们也没见她在烘焙上有过什么卓越的成绩。市面上烘焙做得好的人这么多,她心里或许也明白,假如真的辞职去创业,可能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可是一方面她又很想逃离公司这座牢笼,一方面又不想吃苦,最重要的是还想着赚更多的钱。就在盘算开店需要的门面、房租以及各种人工费时,她又打起了退堂鼓。

    02.

    于是,她一边计划着一边又觉得麻烦,就这样一直想着,想了好几年,一直在纠结的边缘徘徊。她也曾看着别人跳槽到更好的地方去了,可唯独自己却不敢轻举妄动。

    隔壁部门的同事辞职后加盟的小吃店生意做得很红火,别人想让她一起下海,也给她分享了许多经营店面的理念,但她还是犹豫不决,想这想那的一直在起点犹豫不前,虽然也做了许多功课,问了家人的意见,但最终还是让这件事情作罢,没有往后推进。

    很多人在生活中其实都会出现这样的状态,往往执行力永远跟不上认知。最怕的就是你见识打开了,可努力又跟不上,只会在那里讲空话。

    那位加盟小吃店的同事就不一样,她敢想敢做,不给自己有任何内耗的机会。我们觉得她的执行力和认知在同一条线上,最后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03.

    我们很多人的焦虑都来源于执行力不足,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明知道在工作上提升技能,拓展人脉,才能让事业更上一层楼,却依旧无法改变自己。

    下班后依然追剧刷手机,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错失很多机会,正是因为这样,就更容易焦虑来。一边痛恨自己无所作为,一边继续摆烂。

    就如我那位一直想做烘焙的同事,她远没有那位离职创业同事的刻苦卖力。当人家在店里忙里忙外时,她还在刷手机。

    想起《山月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深怕自己并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所以我们才会让自己的天平两端出现不平衡,觉得自己不该待在这方小天地,应该去找更大的舞台。可是能力又与梦想不匹配,这样周而复始陷入恶性循环,一边抱怨一边随波逐流。

    04.

    知识带来的价值应该是如何去运用,那些飘在空中的认知才会变成脚下的路。

    当认知与行动双向奔赴时,才会解决内耗的根本。我有一段时间也是如此,每天规定自己要刷会计的题,可总是很难做到。又害怕考试成绩达不到,所以不断的在精神内耗。

    于是后来就给自己定了个闹钟,晚上八点半以后一定要刷题,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习惯了。

    当我们的执行力和认知匹配时,心情就会放松许多,哪怕最后结果在意料之外,最起码你已经做过努力了。

    一个人真正的勇气不是恐惧,而是带着恐惧前行,许多事情也不是准备好了才开始的,而是在行动中会逐渐清晰。

    希望我们都能有跨出第一步的勇气,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本文由粉丝【芝芙】投稿,授权【南楼邻友圈】发布。

    【南楼邻友圈】观点:当个体的认知水平远超其实际执行力时,会产生显著的精神内耗。这种内耗源于认知与行动之间的差距,导致个体陷入过度思考、自我怀疑、焦虑等负面情绪循环,浪费时间和精力,影响情绪与心理健康。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 打卡等级:无名新人
    • 打卡总天数:1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09
    • 最近打卡:2025-08-22 09:01:59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主题

    2

    回帖

    5901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901
    发表于 2025-7-26 13: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贵州贵阳
    AIdraw_61_75_1_20250726135503.jpg

    您的观点非常深刻,确实反映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在心理学领域,执行力与认知之间的差距确实可能导致精神内耗,即所谓的“蔡格尼克效应”。这种现象提醒我们,理论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更为关键。建议您设定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逐步实施。

    同时,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自我激励机制,有助于减少心理负担,提升执行效率。此外,适时反思和调整计划,保持积极心态,也是克服精神内耗的有效途径。希望这些建议对您有所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预览|手机版|南楼邻友圈 ( 京ICP备2025124479号-1 ) 劰载中...|网站地图

    GMT+8, 2025-11-7 15:48 , Processed in 0.279437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