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查看: 11|回复: 0

[健康科普] 不可小看的蚊子!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小镇青年
  • 打卡总天数:64
  • 打卡月天数:3
  • 打卡总奖励:10087
  • 最近打卡:2025-11-07 08:16:0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8-26 18:0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844

    主题

    31

    回帖

    11万

    积分

    大总管

    积分
    118733
    QQ
    发表于 2025-7-18 12: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贵州贵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修改字体大小 15px
    10px 30px
    3d0cc5377fea23acd53984c17d55955b.jpeg
    科学与健康丨“小”蚊虫带来“大”麻烦?牢记这四点有效预防

    夏季气温攀升、降雨量增多,蚊虫活动愈发活跃。中国疾控中心16日发布专门健康提示,提醒公众夏季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要警惕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做好清除蚊虫孳生地、防蚊灭蚊等预防举措。


    什么是蚊媒传染病?“小”虫子可能带来哪些“大”麻烦?人类和蚊虫的斗争是否随着气候环境变化,“打怪升级”?

    不可小看的蚊子——


    使人寒战、贫血的疟疾,使人抽搐、意识障碍的乙脑,使人高烧、全身剧痛、皮疹的登革热……蚊子虽小,却可能通过叮咬传播多种致命传染病。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蚊媒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下降,在2021年宣布消除了疟疾。


    “2006年时,全国仍有疟疾病例6万多,我国仅用十余年时间就使这些传染病得到很好控制。”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刘起勇介绍。


    然而,全球化时代的“蚊虫迁徙”和气候环境发生的剧烈变化给蚊媒传染病防控带来了全新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报告登革热病例数为1400万,创历史新高。


    蚊子的跨境流动,使我国亦面临较大“外防输入”压力。昆明海关公布信息显示,云南等边境地区不仅有跨边境输入的疟疾病例,也有感染性按蚊飞越国境传播的风险。而气候变暖、降水增多等气候变化,为登革热媒介伊蚊,提供了更加适宜生存的条件。


    刘起勇指出,气候、环境、自然灾害、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蚊媒传染病的传播。

    18872221867635f0a0259fad3f43764d.jpeg
    今夏警惕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


    国家疾控局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随着夏季蚊虫进入活跃期,部分南方省份发生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本土疫情的风险逐步上升。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15日通报,该区近期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均为轻症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王丽萍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蚊媒传染病。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本地传播。近些年我国周边的东南亚疫情持续活跃。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健康提示,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12天,多为3至7天,患者会突然出现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


    其中,发热会持续1至7天,伴有寒战、全身肌肉疼痛、呕吐等;皮疹多出现在发病后第2至5天;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专家介绍,基孔肯雅热如同登革热的“双胞胎兄弟”,都由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症状也与登革热相似,但关节痛更为显著。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白红莲表示,多数基孔肯雅热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


    “居民们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白红莲说。

    加强这四项预防措施——


    王丽萍表示,面对蚊媒传染病的威胁,可以通过以下四项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在环境治理方面,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虫媒传染病的根本措施。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伊蚊的幼虫孳生于小型积水容器中,如瓶罐、废旧轮胎、花盆等,这些地方都可能成为它们的“温床”。强烈建议公众定时清理家中上述容易积水的地方,不给蚊子提供繁殖的机会。


    在个人防护方面,要为自己打造一个安全的“无蚊空间”。包括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在裸露皮肤上涂抹含避蚊胺、避蚊酯的驱蚊液。在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必要时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此外,在流行期尽量减少在户外树荫、草丛等地逗留时间。


    暑期是出行高峰,建议公众加强关注流行区疫情。如果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等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出行前一定要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归国后14天内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也是切断传播链的关键。”王丽萍说。

    更多新闻

    这些录取通知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一亮又一亮!
    这几类食物,隔夜最好别再吃!
    来源:新华社记者:顾天成、徐弘毅



    103db8e2abf8132eed77d73822d84be4.gif
    转发提醒更多人!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预览|手机版|南楼邻友圈 ( 京ICP备2025124479号-1 ) 劰载中...|网站地图

    GMT+8, 2025-11-7 15:56 , Processed in 0.25948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