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查看: 11|回复: 0

[游记] 大理云龙宝丰古镇:盐马古道上的记忆琥珀,每一栋老建筑都是解封的驿站往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0

回帖

51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18
发表于 2025-9-13 19: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8fbb73999ee7d1ca3eeb87f425b8e9ec.jpeg
712aba112467c03ff98c2c9cebaa4104.jpeg
adf5765e2533c5af47911b96624fbba9.jpeg

与诺邓镇的和平村一样,宝丰古镇也因聚集了大量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而成为我们旅行计划之外一个很重要的收获。跨越沘江走进宝丰古镇的主体区域,穿过一条条窄而洁净的街巷,拾级而上前往古镇最高处的三崇庙,俯瞰了整座古镇全貌后再返回镇中古建筑最集中的民宅区,走完古镇悠长的井字形巷道,再次回到沘江边,自此完成了初次探访宝丰古镇的旅行。


在此之前,我们对宝丰古镇的历史文化一无所知,只是镇中数量庞大的深宅大院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于是开始查找相关资料,宝丰古镇这才慢慢抖落厚厚的历史尘埃,展露出它那曾经辉煌繁盛的过往。宝丰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但真正的兴盛始于明代。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云龙州治从旧州迁至宝丰,自此开启了长达305年的州治历史,而盐业的发展与兴盛是宝丰古镇一度成为滇西经济文化中心的主要原因。

bd60cbd47d3fb41eb2adbd0f68003a7a.jpeg
69f41a34b6cd665790a121f81f743a95.jpeg
26e2e936f05b56aabb73029721de02dd.jpeg

宝丰古镇就在国道旁,正在施工的国道灰尘满天,给人一种很不好的印象,站在国道边眺望古镇时,城外那条浑浊无比的泥浆似的沘江更将古镇包围在一片混乱里,让人有些望而却步。但穿过烈日下的滚滚烟尘,一走进宝丰古镇居民区一条条狭长的小巷,看不见也听不见雨季里喧闹的沘江时,古镇那悠远、平和、宁谧的白族小调才慢慢在空中荡漾开来,一幕幕冷暖自知的真实生活场景在我们面前展现。

83a7ca7805059438c416c8de6ded408b.jpeg
1b27116ebc9422ad0512358ff7077def.jpeg
108e4b6283405fb5d0722ec02d39f1d1.jpeg
8331cec586e65846502a39d6c0e2e93b.jpeg

临街许多民宅也开设店铺,多经营当地的土特产,一条十字路口旁的一家店铺就坐着几个剥核桃的人,似乎在准备制作中秋月饼。不知是不是我们来得太迟了,许多店铺都关了门,街道空空荡荡,人们不知道去哪里了,也没有游客,除了我们四个。向古镇高处走去,竟然还有一家客栈,只是客栈没有开门纳客,也没听见人声。

e7f62bc70a8e1b48b7ba1362b4429662.jpeg
2524e3821bd55923f908de47e95e47a9.jpeg
ac0d83c463f7fea1e281204829b29a96.jpeg
3d84f08904c061ffbeeefdef6009f1cb.jpeg
753b6aa4d5f81268bf3ac155e4f84a3c.jpeg

走上山顶的三崇庙,处在河谷低地的宝丰古镇几乎可以揽尽。四周的群山翠色可人,绿意涌动在蓝天下,更加鲜明,欲奔流成一道飞瀑,追随飘飞的云影。庙里已有居民在进行七月半的朝拜活动,烟火缭绕山间。三崇庙祭祀的对象是“三崇老爷”,其原型是明代兵部尚书王骥。明朝正统年间,王骥曾“三征麓川”,平定滇西边境叛乱,立下了赫赫战功。虽然他最终因朝廷猜忌而结局悲怆,但白族人认为他能够驱邪禳灾、保佑一方平安,于是立庙祭拜,香火不断。

c86e790574f8996d583a911920c1a51e.jpeg
edf01225f1cf21f0b13950ed1af2b20c.jpeg
d222da25ecdbb0a458274685524ea38e.jpeg
bdc5741301d7ea7c989d7cd35df241cd.jpeg

重新走回宝丰古镇,深入古建筑群聚的居民区,这里的巷子更加幽深寂静,不染纤尘。许多人家的土墙外挂着几个木箱,木箱里放着一盆寻常的绿植,仿佛射入深巷里的一束光。

2ece2352e6d7b5b0a7e559b472df2bee.jpeg
488bf1d15378d371b84e6e22d6b9a076.jpeg
3f415d591d10a746c51216c6e0bff956.jpeg
dd0524ca0f475f575e62ad69d08910f8.jpeg
2bc3ab4761e86c6a6af2a4591d3e97b8.jpeg
4a412de71fad98290876249d4fbff6ae.jpeg
38f19fe01c859159e44f6a516e771640.jpeg
809a354d764ec5d6d0964741b08bc989.jpeg
b930f27cfbbf0623da44c3d213d66456.jpeg

其故居在明代董氏家族旧居遗址上,经过清末和民国期间不断重建、修葺而形成现有的规模,现保存的建筑基本为清代建筑式样。故居坐西朝东,是由五个四合院组成的五进式民居建筑群,是白族民居中建筑规模最大的院落之一,第一院为花园和迎宾院;第二院为正院即主院,待客厅堂里的摆设具有典型的白族特色;第三院为家中辈份较小人员的居住地;第四院是帮工和下人的居住地;第五院为杂房、马厩。四院与五院在侧面巷道另开有小门进出,故居四周建有巷道,与周边住户隔开。建筑整体结构合理、科学,是云龙县民居院落中属清代木构建筑规模最大的院落。

65c626842d27de4386e7ffd9a19cd6a7.jpeg
ea0a29c919cbb5386ffcba5fb0c79ba8.jpeg
ea7d1fc56cba3ce2b467da3d86505e7d.jpeg
b5087521ab5b391a850d3efcd0ebaa65.jpeg
2ade66066c589306856cb06e30dda9f2.jpeg
c74148b6e7b24197839058ea0204a883.jpeg
611c618409940bf77802bfdc73db15d4.jpeg

从活化石一般的董泽故居中走出来,我们流连于宝丰古镇更多古老而庄重的大宅院前,紧闭的大门令这一座座宅院充满了神秘感,我们只能从外墙上精雕细琢的格子门、石刻窗花和壁画上读一点刻在其中的斑驳沧桑的时光,在老宅无声的挺立中,听见它们沉默而坚韧的守望。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发帖际遇]: 邻友圈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3 灵石,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预览|手机版|南楼邻友圈 ( 京ICP备2025124479号-1 ) 劰载中...|网站地图

GMT+8, 2025-11-7 18:44 , Processed in 0.26637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