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查看: 49|回复: 0

[影评] 《浪浪山小妖怪》导演人民日报撰文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小镇青年
  • 打卡总天数:64
  • 打卡月天数:3
  • 打卡总奖励:10087
  • 最近打卡:2025-11-07 08:16:0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8-26 18:0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844

    主题

    31

    回帖

    11万

    积分

    大总管

    积分
    118733
    QQ
    发表于 2025-8-28 15: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AIdraw_233_276_1_20250828155043.jpg

    “中国故事、中国气派,是中国动画的精神内核,是创作的立身之本。”8月27日,《浪浪山小妖怪》编剧、导演於水在人民日报撰文,谈中国动画创作。

    努力呈现动画美学的中国气派(新语)

    影片将当代人的理想和困境、快乐和悲伤、勇敢和妥协融入叙事,使得传统神话故事照进现实,回应观众的所思所感。

    今年暑期档电影类型丰富,掀起大众观影热潮。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作为其中的一部,得到大众认可和喜爱,刷新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作为编剧和导演,我非常荣幸。

    情感共鸣,是创作追求的目标。《浪浪山小妖怪》改编自动画短片《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故事中,我们将视角对准小人物,给了观众更多代入角色的可能。讲普通人的故事,是文艺创作的重要类型。无论是剧中“小妖怪们”追求事业过程中产生的苦恼,还是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都是打动当今年轻人的点。我们希望一部作品不仅是讲一个好故事,还能与观众产生情感共振,带给观众温暖和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创作中始终强调的重点。这部影片的构思来自古典名著《西游记》,但同时这又是一个原创的故事。这个故事并非改编或扩写,而是对经典故事的一种“补写”。作品的世界观设定遵循原著的逻辑和人物,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演绎,耳熟能详的故事变得新鲜独特,换位思考让读者刻板印象里的“小妖怪们”变得立体鲜活。

    同时,影片将当代人的理想和困境、快乐和悲伤、勇敢和妥协融入叙事,使得传统神话故事照进现实,回应观众的所思所感。

    中式审美,是我们在视觉层面持之以恒的探索。许多观众说,“这部电影让我回到了童年。”影片传承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动画美术风格,但并非简单复刻,而是追求与当代审美和视听语言高度契合的创新。本片的美术风格经过了多次迭代和升级:以国画风格为基础,大量采用留白、晕染等传统技法,强调写意,力求让观众第一眼就能够感受到鲜明的中式审美;同时取西方绘画的优势,融入透视、光影、结构等表现技法,强调写实,使得其在视听语言方面表现更充分。在角色造型方面,也部分借鉴连环画的绘画手法,参考戴敦邦、刘继卣等知名画家的白描技法,力争在造型风格上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

    中国故事、中国气派,是中国动画的精神内核,是创作的立身之本。除了画面的风格之外,更重要的是讲述体现中国人处世方式和民族性格的故事。片中,母子间的亲情、孩子对家人的报喜不报忧,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家庭情感关系;再比如“小妖怪们”最后选择舍生取义,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品格。中国人所追求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深刻影响着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动画创作者,进而反映到作品中,最终与广大观众产生共鸣。

    扎根人民,守正创新,电影创作需要从生活中来,到观众中去。当前中国动画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相信在创作者积极探索和实践下,尊重观众和市场的选择,中国动画将打开新的广阔天地。

    责编|翟巧红     编辑|张素玲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08月27日 第 13 版)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发帖际遇]: 邻友圈 在论坛发帖时没有注意,被小偷偷去了 3 灵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预览|手机版|南楼邻友圈 ( 京ICP备2025124479号-1 ) 劰载中...|网站地图

    GMT+8, 2025-11-7 18:42 , Processed in 0.26032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